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正规配资排名,家书承载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其不仅是维系家庭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反映社会风习、记录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更是传承家风家训家教的宝贵载体。
红岩家书是红岩英烈用鲜血、生命和信念写就的不朽文字,生动还原了红岩英烈在极端困难危险的环境中,同敌人顽强斗争的真实场景,字里行间诉说着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对战友的殷切嘱托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信念写就家书、家书传续精神。红岩家书不仅彰显了红岩英烈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真实再现了红岩英烈有血有肉、可亲可近的鲜活形象,读之令人亲切、感动、深思、泪目。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市纪委监委宣传部指导下,渝北区纪委监委联合重庆市档案馆,搜集整理12位红岩英烈的家书,通过红岩英烈不朽的革命精神和深沉的家国情怀,鼓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聆听,红岩家书系列之六《钟奇:孤胆潜行忘生死 遗书绝笔寄深情》。
钟奇:孤胆潜行忘生死
展开剩余88%遗书绝笔寄深情
钟奇烈士(1922-1949)
钟奇(1922—1949),原名钟鹏飞,湖南醴陵人,红军烈士后代。由于家贫只读完小学,靠勤奋刻苦自学成才后从事新闻工作。1946年在重庆《和平日报》担任记者,参加了党领导的进步团体“民主实践社”,以记者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49年10月,钟奇携电台准备前往贵州松桃,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枣子岚垭和“新世界”看守所,同年11月29日遇害,殉难时年仅27岁。
11月29日,钟奇在生命最后的倒计时中,以笔名“程岚”在一张香烟纸上给怀有身孕的妻子萧德琪写下绝笔信,随后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
《大公报》刊载钟奇家书
德琪:
不要哭,眼泪洗不尽你的不幸,好好教养我们的孩子,使他比我更有用。记住,记住!我最后仍是爱你的。还有一宗,你一定要再结婚。祝福,我至爱的贤妻!
程岚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1949年6月,钟奇结婚,10月被捕,11月遇害。从结婚到牺牲,只有短短几个月,命运对于钟奇和他的妻子是冷酷无情的。这封绝笔信只能用祝福来告慰短暂的幸福,希望妻子能够振作坚强起来,完成自己无法尽到的责任“好好教养我们的孩子”。革命是残酷的,大义凛然的革命者在生死考验面前,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往往只能牺牲自己和家庭,用鲜血、生命来换取更多人的幸福。这封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的绝笔信,虽寥寥数语、不足百字,却是字字千钧、饱含深情,那一句“我最后仍是爱你的”,如今读来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从小种下革命种子
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1922年,钟奇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困家庭。钟奇的父亲钟伟续在当地领导农民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常教导钟奇“要好好读书,将来为革命做贡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年幼的钟奇虽然并不理解革命的意义,也不知道父亲让自己读书背后的深意,但自此之后,钟奇开始对读书认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8年,湖南醴陵、萍乡、平江爆发“三县暴动”,革命狂澜席卷湘东大地。在反动势力的围剿下,这场革命最终失败,随后钟伟续跟随红军前往江西井冈山参加革命,从此杳无音信。反攻倒算的土豪劣绅乘机对钟奇一家展开报复,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并扬言要对钟奇母子“斩草除根”。孤苦无依的母子俩只能被迫逃离家乡,最后在亲戚帮助下,在几十里外的邹家大院勉强立足。后来,钟奇利用陪同邹家少爷入学的机会得以读书。小学毕业后,钟母再也无法负担儿子上学的开销,辍学的钟奇毫不气馁,开始坚持自学。看着懂事的儿子,钟母决定不再隐瞒,向儿子透露了其父亲的革命经历以及共产党人的真实身份。自此,少年钟奇的心中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多年后生根发芽,影响了他的一生。
钟奇关于倡导捐助“九·二”火灾捐款致潘仰山的函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
只身打入敌方报社
秘密传递重要情报
1937年,随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钟奇离开家乡后凭借着勤奋自学成为一名记者,先后在湖南衡阳、广西桂林等地工作。1945年,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见到周恩来。周恩来身上所展现的共产党人的救国思想和一心为民的作风,燃起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革命热情。于是,钟奇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团体“民主实践社”,负责与贵州地下党领导人的联络工作。1946年,钟奇来到重庆,只身打入国民党主办的《和平日报》,担任采访室主任兼记者,利用职务便利投身革命工作。凭借出色的文笔和犀利的文风,钟奇深得报社总编信任。他借记者身份作掩护,表面上同国民党的军政要员接触做采访,实际上暗中搜集情报,并伺机传递给组织。通过钟奇提供的情报,我党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谎报军情、欺瞒群众的无耻卑劣行径。
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来宾题名录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
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独裁统治和重开内战的反动政策让钟奇深恶痛绝、极为不满。之后,钟奇除了搜集情报,还深入学校、集市、码头等进行采访,以笔名“程岚”在国统区的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呼唤人民的反抗意志。他曾在文章《山城即景之八十五·雾重庆》中写道:
令我们窒息的是另一种人为的黑雾,是那种:荒淫、无耻、丑恶、奢放的行为。努力吧!让我们突破层层人为窒息的浓雾,寻取秋天的春天。
钟奇的这杆“七寸狼毫”犹如一柄利剑,有时隐蔽,有时含蓄,有时剑刃出鞘,与恶魔搏斗。充满热血和独具个性的文风,让钟奇拥有大量读者,萧德琪就是其中之一。不久,萧德琪和钟奇相识并结婚,两人还会就某篇文章讨论到深夜,结婚虽短短数月,萧德琪便已成为钟奇难得的知己良伴。但谁也没想到,这段时光竟会成为两人最后的回忆。
钟奇与萧德琪的结婚照
受尽酷刑宁死不屈
烟盒写下就义绝笔
1949年10月,钟奇根据川东地下党指示,以公开采访为由将一部电台送往贵州松桃,以便当地党组织接应解放大军。不幸的是,就在他准备出发时,贵州地下党遭到特务破坏,钟奇随即暴露并被重庆方面抓捕入狱。
面对酷刑拷打,钟奇坚不吐实、宁死不屈,拒不承认国民党特务的一切指控,未透露半句与组织有关的消息。11月29日,解放的炮声传到重庆,明白再无翻盘可能的国民党特务,将邪恶的怒火发泄到了被关押的革命者身上。当天,32名关押在“新世界”看守所的革命志士被押往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杀害,其中就包括年仅27岁的钟奇。在那片布满松树的山坡上,他身中二十余弹,牺牲在那个血色的黎明,重庆解放的前一天。重庆解放后,萧德琪将藏于家中床底地板下的电台交给了重庆市军管会。钟奇的革命生涯,就此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钟奇在信中写道:“我最后仍是爱你的。还有一宗,你一定要再结婚。祝福,我至爱的贤妻!”这份嘱托是无比真诚的,革命者希望天下人都能获得幸福,自然包括自己的爱人,钟奇深知自己为了革命难免牺牲,然而他对妻子爱得深沉,不愿妻子继续活在失去他的痛苦中,他期望妻子能够早日摆脱痛苦,化悲痛为力量,重新组建家庭,获得新的幸福,了却他最后的挂念。
时光飞逝,70多年过去了,那封写在香烟纸上的绝笔,仍被后人传颂着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为了革命事业,钟奇从不后悔牺牲,为了理想信念,不得不让深爱的妻子承受生离死别之痛,“你一定要再结婚”不仅道出了心中的万般苦涩不舍,也承载了无数英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念。
钟奇之子钟晓岚参观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留言
“革命”的含义是什么?钟奇用他短暂的一生作了最好的诠释,那就是为信仰而生,为人民而生。钟奇不仅是有追求有信仰的人,更是重情重义懂得真爱的人,他与无数革命烈士用热血熔铸成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闪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勇前行。
供稿:重庆市档案馆 渝北区纪委监委
责编:周 敏 周弘历正规配资排名
发布于:北京市象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